本文以DG 型高壓水泵為例, DG是多級分段式結構的離心泵,在對其崩潰前應先熟悉圖紙,了解泵的結構及拆裝次序,避免因失誤而形成部件的損害。下面按次序來介紹泵的崩潰。
一、水泵的拆裝
1、軸瓦拆開及軸瓦空隙的丈量
在拆開多級泵時,首要應對其兩頭的軸承(一般為滑動軸承)進行查看,并丈量水泵在長期作業(一個大修間隔)后軸瓦的磨損狀況。丈量辦法一般用壓鉛絲法,如圖所示。
軸瓦的徑向空隙一般為1‰~1.5‰D (D為泵軸直徑),若測出的空隙超越規范,則應從頭澆注軸瓦合金并研刮合格。此外,還應查看軸瓦合金層是否有剝離、龜裂等現象,若嚴重影響運用,則應從頭澆注合金。在軸瓦檢測完畢后,即可按次序拆開,并留意做好次序、方位符號。
2、 泵體的拆開
在分化兩邊的上軸瓦并丈量其空隙和緊力后,即可取出油擋。再退出填料壓蓋,取出盤根及水封環,然后即可將軸承座取下。對DG 型水泵,應先由出水側開端崩潰,根本次序為:
(1) 首要松開大螺母并取下拉緊泵體的穿杠螺栓,然后順次拆下出口側填料室及動、靜平衡盤部件。拆除的一起,要做好丈量這些部件的調整套、齒形墊等的尺度的作業。
(2) 拆下出水段的銜接螺栓,并沿軸向慢慢吊出出水段,然后退出末級葉輪及其傳動鍵、定距軸套,接著可逐級拆出各級葉輪及各級導葉、中段。拆出的每個葉輪及定距軸套都應做好符號,以防錯裝。
(3) 在拆開葉輪時,需用定位片丈量葉輪的出口中心與其進水側中段的端面間隔,如圖所示。
葉輪出口定位片丈量
1-定位片;2-進水段;3-葉輪
葉輪的流道應與導葉的流道對準,不然應找出原因。在泵體的分化進程中,需留意以下事項:
(1) 拆下的一切部件均應存放在清潔的木板或膠墊上,用潔凈的白布或紙板蓋好,以防碰傷經過精加工的外表。
(2) 拆下的橡膠、石棉密封墊有必要替換。若運用銅密封墊,從頭設備前要進行退火處理;若選用齒形墊,在墊的狀況杰出及厚度仍符合要求的狀況下能夠繼續運用。
(3) 對一切在設備或作業時可能發作沖突的部件,如泵軸與軸套、軸套螺母,葉輪和密封環,……均應涂以干燥的MoS2粉(其中不能含有油脂)。
(4) 在崩潰前應記載轉子的軸向方位(將動、靜平衡盤堅持觸摸),以便在修整平衡盤的沖突面后,可在同一方位精確地復裝轉子。
二、中止部件的拆裝
在泵體悉數分化后,應對各個部件進行細心查看,若發現損壞或缺陷,要予以修正或替換。本節將介紹對中止部件的查看與修正。
1、 泵殼(中段)
(1)止口空隙查看
多級泵的相鄰泵殼之間都是止口合作的,止口間的合作空隙過大會影響泵的轉子與中止部分的同心度。查看泵殼止口空隙的辦法如下:
將相鄰的泵殼疊置于平板上,在上面的泵殼上放置好磁力表架,其上夾住百分表,表頭觸點與下面的泵殼的外圓相觸摸,如圖所示。
泵殼止口同心度的查看
隨后,將上面的泵殼沿十字方向往復推進丈量二次,百分表上的讀數差即停止口之間存在的空隙。一般止口之間的合作空隙為0.04~0.08mm,若空隙大于0.10-0.12mm,就應進行修正。最簡略的修正辦法是在空隙較大的泵殼公止口上均勻堆焊6~8 處,然后按需求的尺度進行車削。
(2)裂紋查看
用手錘輕敲泵體,假如某部位發出沙啞聲,則闡明殼體有裂紋。這時應將火油涂在裂紋處,待滲透后用布擦盡面上的油跡并擦上一層白粉,隨后用手錘輕敲泵殼,滲入裂紋的火油即會浸濕白粉,顯示出裂紋的端點。
若裂紋部位在不接受壓力或不起密封效果的當地,則可在裂紋的始、末端點各鉆一個φ3mm 的圓孔,以避免裂紋繼續擴展;若裂紋呈現在承壓部位,則有必要予以補焊。
2、 導葉
多級泵的導葉若選用不銹鋼資料,則一般不會損壞;若選用錫青銅或鑄鐵,則應隔2~3年查看一次沖刷狀況,必要時替換新導葉。凡是新鑄的導葉,在運用前運用手砂輪將流道打磨潤滑,這樣可進步功率2%~3%。此外還應查看導葉襯套(應與葉輪合作在一起)的磨損狀況,根據磨損的程度來確認是整修還是替換。
導葉與泵殼的徑向合作空隙為0.04~0.06mm,過大時則會影響轉子與中止部件的同心度,應當予以替換。用來將導葉定位的定位銷釘與泵殼的合作要過盈0.02~0.04mm,銷釘頭部與導葉合作處應有1.0—1.5mm的調整空隙。
導葉在泵殼內應被恰當地壓緊,以防高壓泵的導葉與泵殼隔板平面被水流沖刷。一般,壓緊導葉的辦法是在導葉反面葉片的肋上鉆孔,加裝3~4 個紫銅釘(盡量接近導葉外緣,沿圓周均布),如圖2-5 所示,運用紫銅釘的過盈量使導葉與泵殼合作面密封。加裝的紫銅釘一般應高出反面導葉平面0.50~0.80mm。
丈量導葉在泵殼內軸向空隙
1-泵殼;2-導葉;3-紫銅釘;4-密封面
3、 平衡設備
在水泵的崩潰進程中,運用壓鉛絲法來查看動、靜平衡盤面的平行度,辦法是:
①將軸置于作業方位,在軸上涂潤滑油并使動盤能自由滑動,其鍵槽與軸上的鍵槽對齊。
②用黃油把鉛絲粘在靜盤端面的上下左右四個對稱方位上,然后將動盤猛力面向靜盤,將受撞擊而變形的鉛絲取下并記好方位;
③再將動盤轉180°重測一遍,做好記載。用千分尺丈量取下鉛絲的厚度,丈量數值應滿意上下方位的和等于左右的和,上減下或左減右的差值應小于0.05mm,不然闡明動態盤變形或有瓢偏現象,應予以消除。
查看動態平衡盤觸摸面只有細微的磨損溝痕時,可在其結合面之間涂以細研磨砂進行對研;若磨損溝痕很大、很深時,則應在車床或磨床上修理,使動、靜平衡盤的觸摸率在75%以上。
4、密封環與導葉襯套
目前,密封環與導葉襯套一般都是用不銹鋼或錫青銅兩種耐磨資料制成的。選用不銹鋼制作的密封環與導葉襯套壽命較長,但對其加工及設備的質量要求很高,不然易于在作業中因合作空隙略小、軸曲折度稍大而發作咬合的狀況。
若用錫青銅制作,則加工容易,成本低,也不易咬死,但其抗沖刷性能相對稍差些。新加工的密封環和導葉襯套設備就位后,與葉輪的同心度差錯應小于0.04mm。密封環與葉輪的徑向空隙隨密封環的內徑巨細而不同,詳細可參看表2-3-1。密封環與泵殼的合作空隙一般為0.03~0.05mm。
導葉襯套與葉輪輪轂的空隙一般為0.40~0.45mm。葉襯套與導葉之間選用過盈合作,過盈量為0.015~0.02mm,并需用止動螺釘緊固好。
三、轉子部件的拆裝
轉子部件首要有泵軸、葉輪和平衡盤等。水泵能否長期安全可靠地作業,與轉子的結構、平衡精度及設備質量有親近的聯系。下面泵管家將對這幾個首要部件的檢修工藝進行介紹。
1、泵軸
軸是水泵的重要部件,它不僅支承著轉子上的一切零部件,并且還承擔著傳遞扭矩的效果。
(1)泵軸的查看與替換
泵崩潰后,對軸的外表應先進行外觀查看,一般是用細砂布將軸略微打光,查看是否有被水沖刷的溝痕、兩軸頸的外表是否有擦傷及碰痕。若發現軸的外表有沖蝕,則應做專門的修正。在查看中若發現下列狀況,則應替換為新軸:
1) 軸外表有被高速水流沖刷而呈現的較深的溝痕,特別是在鍵槽處。
2) 軸曲折很大,經屢次直軸后作業中仍發作曲折者。
(2)軸曲折的丈量辦法及校正
1) 將泵軸放在專用的滾動臺架上,也可運用車床或V形鐵為支承來進行查看。
2) 在泵軸的對輪側端面上做好八等分的永久符號,一般以鍵槽處為起點,如圖所示。在一切檢修檔案中的軸曲折記載,都應與所做的符號相共同。
泵軸對輪側端面記號
3) 開端丈量軸曲折時,應將軸一直靠向一端而不能來回竄動(但軸的兩頭不能受力),以確保丈量的精確度。
4) 對各斷面的記載數值應測2~3 次,每一點的讀數差錯應確保在0.005mm以內。丈量進程中,每次滾動的角度應共同,盤轉方向也應堅持共同。在裝好百分表后盤動轉子時,一般自第二點開端記載,并且在盤轉一圈后第二點的數值應與原數相同。
5) 丈量的方位應選在無鍵槽的當地,丈量斷面一般選10~15 個即可。在進行丈量的方位應打磨、整理潤滑,確保無毛刺、凹凸和塵垢等缺陷。
6) 泵軸上恣意斷面中,相對180°的兩點丈量讀數差的最大值稱為該端面的“跳動”或“晃度”,軸曲折即等于晃度值的一半。每個斷面的晃度要用箭頭表示出,根據箭頭的方向是否共同來斷定泵軸的曲折是否在同一個縱剖面內。
7) 丈量完結后,根據每個斷面的曲折值找出最大曲折斷面,然后可用百分表進一步丈量確認出泵軸的最大曲折斷面(此斷面不必定剛好是方才的丈量斷面),并往復盤轉泵軸,找到此斷面最凸、最凹點并做好記載和符號。
8) 查看泵軸最大曲折不得超越0.04mm,不然應選用“捻打法”或“內應力松懈法”進行直軸,而“部分加熱直軸法”則盡量不要選用。詳細的直軸操作詳見后邊的有關內容。
2、葉輪
(1)葉輪及其密封環的檢修
在水泵崩潰后,查看葉輪密封環的磨損程度,若在答應規模內,可在車床上用專門胎具脹住葉輪內孔來車修磨損部位,修正后要堅持原有的同心度和外表粗糙度。
最終,制造相應的密封環和導葉襯套,以堅持原有的密封空隙。葉輪密封環經車修后,為避免加工進程中胎具位移而形成同心度差錯,運用專門胎具進行查看,如圖所示。
查看葉輪密封環同心度
1-百分表;2-葉輪;3-專用胎具
詳細的進程為:
用一帶軸肩的光軸刺進葉輪內孔,光軸固定在鉗臺上并仰起角度α,確保葉輪吸入側輪轂一直與胎具軸肩相觸摸并慢慢滾動葉輪,在葉輪密封環處的百分表指示的跳動值應小于0.04mm,不然應從頭修整。
對首級葉輪的葉片,因其易于受汽蝕損壞,若有細微的汽蝕小孔洞,可進行補焊修正或選用環氧樹脂粘結劑修補。
丈量葉輪內孔與軸頸合作處的空隙,若因長期運用或屢次拆裝的磨損而形成此空隙值過大,為避免影響轉子的同心度乃至由此而引起轉子振蕩,可采納在葉輪內孔部分點焊后再車修或鍍鉻后再磨削的辦法予以修正。
葉輪在采納上述辦法檢修后仍然達不到質量要求時,則需替換新葉輪。
(2)葉輪的替換
對新換的葉輪應進行下列作業,查看合格后方可運用:
1)葉輪的首要幾許尺度,如葉輪密
封環直徑對軸孔的跳動值、端面對軸孔的跳動、兩頭面的平行度、鍵槽中心線對軸線的偏移量、外徑D2 、出口寬度b2 、總厚度等的數值與圖紙尺度相符合。
2) 葉輪流道整理潔凈。
3) 葉輪在精加工后,每個新葉輪都經過靜平衡實驗合格。對新葉輪的加工首要是為確保葉輪密封環外圓與內孔的同心度、輪轂兩頭面的筆直度及平行度,如圖所示。
葉輪平行度和筆直度的查看
3、 轉子的試裝
(1)試裝的意圖及應具備的條件
轉子試裝首要是為了進步水泵最終的拼裝質量。經過這個進程,能夠消除轉子的緊態晃度,能夠調整好葉輪間的軸向間隔,然后確保各級葉輪和導葉的流道中心一起對正,能夠確認調整套的尺度。在試裝前,應對各部件進行悉數尺度的丈量,消除顯著的超差。
各部件徑向跳動的丈量辦法可參看前面的內容,對各部件端面晃度的查看辦法為:葉輪仍是選用專門的心軸刺進葉輪內孔,心軸固定在平臺上,悄悄滾動葉輪,百分表的指示數值即為端面的跳動。此跳動值不得超越0.015mm,不然應進行車修,如圖所示。
查看套裝零件的筆直度和平行度而軸套等部件端面跳動的查看可在一塊平板上用百分表出,此跳動值不得大于0.015mm??倸w,在查看轉子各部件的端面已整理,葉輪內孔與軸頸的空隙恰當,軸曲折不大于0.03~0.04mm,各套裝部件的同心度差錯小于0.02mm且端面跳動小于0.015mm時,即可在專用的、能使轉子滾動的支架上開端試裝作業。
(2)轉子試裝的進程
轉子試裝能夠按以下進程進行:
1) 將一切的鍵都按號裝好,以防因鍵的方位不對而發作軸套與鍵頂住的現象。
2) 將一切的密封圈等按方位裝好,把鎖緊螺母緊好并記下出口側鎖緊螺母至軸端的間隔,以便水泵正式拼裝時作為確認套裝部件緊度的根據。
3) 在緊固軸套的鎖緊螺母時,應一直堅持泵軸在同一方位(如堅持軸的鍵槽一直向上),并且在每次丈量轉子晃度完結后應松螺母,待下次再測時從頭擰緊。每次緊固鎖緊螺母時的力氣以套裝部件之間無空隙、不松動為準,不可過大。
4) 各套裝部件裝在軸上時,應根據各自的晃度值巨細和方位合理排序,避免晃度在某一個方位的積累。丈量轉子晃度時,應使轉子不能來回竄動且在軸向上不受太大的力。最終,查看拼裝好的轉子各部位的晃度不該超出下列數值:
平衡盤作業面軸向晃度 0.06mm
5) 裝好轉子各套裝部件并緊好鎖緊螺母后,再用百分表丈量各部件的徑向跳動是否合格。若超出規范,則應再次查看一切套裝部件的端面跳動值,直至符合要求。
6) 查看各級葉輪出水口中心間隔是否相符,并丈量末級葉輪至平衡盤端面之間的間隔以確認好調整套的尺度。在試裝結果符合質量要求并做好記載后,即可將各套裝部件崩潰,以待正式拼裝。
四、水泵的總裝與調整
將水泵的一切部件都經整理、查看和修整今后,就能夠進行總裝作業了。拼裝水泵按與崩潰時相反的次序進行,回裝完結后即可開端如下的調整作業:
1、首級葉輪出水口中心定位
預備好一塊定位片(其寬度K 是經丈量后得出的),把定位片刺進首級葉輪的出水口。將轉子推至定位片與進水段旁邊面觸摸(此刻首級葉輪與擋套、軸肩不能脫離觸摸而發作空隙),這時葉輪出水口中心線應正好與導葉入水口中心線對齊。
在與進口側填料室端面齊平的當地用劃針在軸套外圓上劃線,以備回裝好平衡設備后查看出水口的對中狀況和葉輪在靜子中的軸向方位。
2、丈量總竄動
丈量總竄動的辦法是:裝入齒形墊,不裝平衡盤而用一個舊擋套代替,裝上軸套并緊固好鎖緊螺母后,前后撥動轉子,在軸端放置好的百分表的兩次指示數值之差即為軸的總竄動量。
別的,也可選用只裝上動平衡盤和軸套的辦法,將軸套鎖緊螺母緊固到正確方位后,前后撥動轉子,兩次丈量的對輪端面間隔之差即為轉子的總竄動量。
不論選用何種辦法丈量總竄動量,在撥動轉子的一起,用劃針在軸套外圓上以進口側填料室端面為基準劃線,往出口側撥動劃線為a,往進口側撥動劃線為b,則首級葉輪出水口對中定位時的劃線c 應大致處于a b 線的中心。當調整轉子軸向方位時,應以此線(c 線)作為參看。
3、平衡盤拼裝與轉子軸向方位的調整
首要,將平衡盤、調整套、齒形墊、軸套等裝好,再將鎖緊螺母緊固好。前后撥動轉子,用百分表丈量出推力空隙。假如推力空隙大于4mm,應縮短調整套長度,使轉子方位向出口側后移;若推力空隙小于3mm,則應替換一新的齒形墊,添加其厚度,使轉子方位向進口側前移。留意:切不可選用加墊片的辦法來進行調整。
最終,在與進口側填料室端面齊平處用劃針在軸套外圓上劃線,此線應大致與前述的c 線相重合。
轉子的軸向方位是由動、靜平衡盤的承力面來決議的。這兩個部件的最大答應磨損值為lmm,故轉子在靜子里的軸向位移答應偏移值為:
這樣,當平衡盤磨損或轉子熱膨脹伸長量超越靜子的伸長量時,仍可確保葉輪與導葉的相對方位。
4、轉子與中止部分的同心度的調整
水泵的本體部分拼裝完結后,即可回裝兩頭的軸承,其進程為:
(1) 在未裝下軸瓦前,使轉子部件支承在中止部件如密封環、導葉襯套等的上面。在兩頭軸承架上各放置好一個百分表。
(2) 用撬棒將轉子兩頭一起平穩地抬起(使轉子盡量堅持水平),做上、下運動,記載百分表上下運動時的讀數差,此差值即轉子同中止部件的徑向空隙△d。
(3) 將轉子撬起,放好下軸瓦,然后用撬棒使轉子作上、下運動,記載百分表的讀數差δ,直至調整到δ=△d/2。調整時能夠上下移動軸承架下的調整螺栓,或是選用在軸承架止口內、軸瓦與軸承架的結合面間加墊片的辦法來進行。
(4) 在調整進程中,要堅持轉子同靜子之間的同心度,辦法同上(需把下軸瓦取出)。丈量時,可用內卡測出軸頸是否處于軸承座的中心方位。
(5) 至此即可緊固好軸承架螺栓,打上定位銷了。
(6) 完結上述作業后,可研刮軸瓦和檢驗其符合程度,回裝好軸承。要求軸瓦緊力一般為土0.02mm,軸瓦頂部空隙為0.12~0.20mm,軸瓦兩邊空隙為0.08~0.10mm。
5、其余作業
水泵的檢修完結后,查看水泵盤轉正常,各部件無缺陷且作業時振蕩也很小,再次復測轉子和靜子的各項空隙、轉子的軸向總竄動量等合乎要求,拼裝后的動態平衡盤的平行度差錯小于0.02mm,泵殼的緊固穿杠螺栓的緊固程度上下左右差錯不大于0.05mm,則能夠認為水泵檢修、設備的質量合格。
五、水泵按聯軸器找正
在水泵檢修完畢今后,為使其正常作業,就有必要確保作業時水泵和原動機的軸處于同一直線上,避免水泵和原動機因軸中心的相互差錯形成軸承在作業中的額外受力,從而引起軸瓦發熱磨損和原動機的過負荷,乃至發作劇烈振蕩而使泵組中止作業。
水泵檢修后的找正是在聯軸器上進行的。開端時先在聯軸器的四周用平尺比較一下原動機和水泵的兩個聯軸器的相對方位,找出差錯的方向今后,先粗略地調整使聯軸器的中心挨近對準,兩個端面挨近平行。
一般,原動機為電動機時,應以調整電機地腳的墊片為主來調整聯軸器中心;若原動機為汽輪機,則以調整水泵為主來找中心。在找正進程中,先調整聯軸器端面、后調整中心比較容易實現對中意圖。下面泵管家就分步來進行介紹。
1、丈量前的預備
根據聯軸器的不同辦法,運用塞尺或百分表直接丈量圓周空隙α和端面空隙b。在丈量進程中還應留意:
(1) 找正前應將兩聯軸器用找中心專用螺栓銜接好。若是固定式聯軸器,應將二者插好。
(2) 丈量進程中,轉子的軸向方位應一直不變,避免因盤動轉子時前后竄動引起差錯。
(3) 丈量前應將地腳螺栓都正常擰緊。
(4) 找正時必定要在冷態下進行,熱態時不能找中心。
2、丈量進程
將兩聯軸器做上記號并對準,有記號處置于零位(筆直或水平方位)。裝上專用東西架或百分表,沿轉子回轉方向自零位起順次旋轉90°、180°、270°,一起丈量每個方位時的圓周空隙α和端面空隙b,并把所測出的數據記載在如圖一所示的圖內。根據丈量結果,將兩頭面內的各點數值取平均數,按照圖二所示記好。
一、聯軸器a、b 空隙的丈量(用百分表)
1-對輪;2-可調螺栓;3-橋尺;4-百分表
二、a、b 空隙記載圖
歸納上述數據進行剖析,即可看出聯軸器的歪斜狀況和需求調整的方向。
3、剖析與核算
一般來講,轉子所處的狀況不外乎以下幾種:
聯軸器端面互相不平行,兩轉子的中心線雖不在一條直線上,但兩個聯軸器的中心卻剛好相合,如圖所示。調整時可將3、4 號軸承別離移動δ1和δ2值,使兩個轉子中心線連成一條直線且聯軸器端面平行。δ1、δ2值核算公式可根據類似三角形的比例聯系推導得出,即
聯軸器同心、不平行式中,Δb=b1-b2;D 是聯軸器直徑;L1是被調整聯軸器至3 號軸承的間隔;L2是3、4 號軸承之間的間隔。
兩個聯軸器的端面相互平行,但中心不重合,如圖所示。
聯軸器不平行、不同心
調整時可別離將3、4 號軸承同移'1 d ,則兩個轉子同心共線。
(3) 兩個聯軸器的端面不平行,中心又不符合,這是最常見的狀況。
4、調整時的答應差錯
調整墊片時,應將丈量表架取下或松開,增減墊片的地腳及墊片上的污物應整理潔凈,最終擰緊地腳螺栓時應把外加的楔形鐵或千斤等支撐物拿掉,并監督百分表數值的改動。至于聯軸器找中心的答應差錯隨聯軸器辦法的改動而不同,詳細可參看表所示。
此外,隨著作業條件的改動,如水泵運送高溫水(60℃以上)或水泵選用汽輪機驅動時,應別離將水泵和汽輪機轉子因受熱膨脹而使中心升高的狀況與聯軸器中心的公式核算數值歸納起來加以考慮。
例如,設備在同一個底座上的電機和水泵,若運送水溫在60℃時,電機約需舉高0.40—0.60mm,才干確保作業中水泵和電機的軸中心剛好對準。
六、直軸作業
當軸發作曲折時,首要應在室溫狀況下用百分表對整個軸長進行丈量,辦法如前面所述,并制作出曲折曲線,確認出曲折部位和曲折度(軸的恣意斷面中,相對方位的最大跳動值與最小值之差的1/2)的巨細。
其次,還應對軸進行下列查看作業:
(1) 查看裂紋對軸最大曲折點所在的區域,用浸火油后涂白粉或其他的辦法來查看裂紋,并在校直軸前將其消除。消除裂紋前,需用打磨法、車削法或超聲波法等測定出裂紋的深度。
對較細微的裂紋可進行修正,以防直軸進程中裂紋擴展;若裂紋的深度影響到軸的強度,則應當予以替換。裂紋消除后,需做轉子的平衡實驗,以彌補軸的不平衡。
(2) 查看硬度對查看裂紋處及其四周正常部位的軸外表別離丈量硬度,把握曲折部位金屬結構的改動程度,以確認正確的直軸辦法。淬火的軸在校直前應進行退火處理。
(3) 查看材質假如對軸的資料不能必定,應取樣剖析。在知道鋼的化學成分后,才干更好地確認直軸辦法及熱處理工藝。在上述查看作業悉數完結今后,即可選擇恰當的直軸辦法和東西進行直軸作業。直軸的辦法有機械加壓法、捻打法、部分加熱法、部分加熱加壓法和應力松懈法等。下面泵管家就逐個加以介紹。
1、 捻打法(冷直軸法)
捻打法就是在軸曲折的凹下部用捻棒進行捻打振蕩,使凹處(纖維被緊縮而縮短的部分)的金屬分子間的內聚力減小而使金屬纖維延長,一起捻打處的軸外表金屬發作塑性變形,其中的纖維具有了殘余伸長,因此到達了直軸的意圖。
捻打時的根本進程為:
(1) 根據對軸曲折的丈量結果,確認直軸的方位并做好記號。
(2) 選擇恰當的捻打用的捻棒。捻棒的資料一般選用45#鋼,其寬度隨軸的直徑而定(一般為15~40mm),捻棒的作業端有必要與軸面圓弧相符,邊緣應削圓無尖角(R1=2~3mm),以防損害軸面。在捻棒頂部卷起后,應及時修正或替換,避免打壞泵軸。捻棒形狀如圖所示。
捻棒形狀
直軸時,將軸凹面向上放置,在最大曲折斷面下部用硬木支撐并墊以鉛板,如圖所示。
別的,直軸時最好把軸放在專用的臺架上并將軸兩頭向下壓,以加速金屬分子的振蕩而使纖維伸長。
(4) 捻打的規模為圓周的1/3(即120°),此規模應預先在軸上標出。捻打時的軸向長度可根據軸曲折的巨細、軸的材質及軸的外表硬化程度來決議,一般控制在50~l00mm的規模之內。捻打次序按對稱方位交替進行,捻打的次數為中心多、兩邊少,如圖所示。
(5) 捻打時可用1~2kg的手錘敲打捻棒,捻棒的中心線應對準軸上的所標規模,錘擊時的力氣中等即可而不能過大。
(6) 每打完一次,運用百分表查看曲折的改動狀況。一般初期的伸直較快,然后因軸外表硬化而伸直速度減慢。假如某曲折處的捻打已無顯著效果,則應中止捻打并找出原因,確認新的恰當方位再行捻打,直至校正停止。
(7) 捻打直軸后,軸的校直應向原曲折的反方向稍過彎0.02~0.03mm,即稍校過一些。
(8) 查看軸曲折到達需求數值時,捻打作業即可中止。此刻應對軸各個斷面進行全面、細心的丈量,并做好記載。
(9) 最終,對捻打軸在300~400℃進行低溫回火,以消除軸的外表硬化及避免軸校直后復又曲折。
上述的冷直法是在作業中運用最多的直軸辦法,但它一般只適于軸頸較小且軸曲折在0.2mm 左右的軸。此法的長處是直軸精度高,易于控制,應力集中較小,軸校直進程中不會發作裂紋。其缺陷是直軸后在一小段軸的資料內部殘留有緊縮應力,且直軸的速度較慢。
2、內應力松懈法
此法是把泵軸的曲折部分整個圓周都加熱到使其內部應力松懈的溫度(低于該軸回火溫度30~50℃,一般為600~650℃),并應熱透。在此溫度下施加外力,使軸發作與原曲折方向相反的、必定程度的彈性變形,堅持必定時刻。
這樣,金屬資料在高溫和應力效果下發作自發的應力下降的松懈現象,使部分彈性變形轉變成塑性變形,然后到達直軸的意圖。
校直的進程為:
(1) 丈量軸曲折,制作軸曲折曲線。
(2) 在最大曲折斷面的整修圓周上進行整理,查看有無裂紋。
(3) 將軸放在特制的、設有滾動設備和加壓設備的專用臺架上,把軸的曲折處凸面向上放好,在加熱處旁邊面裝一塊百分表。加熱的辦法可用電感應法,也可用電阻絲電爐法。加熱溫度有必要低于原鋼材回火溫度20—30℃,避免引起鋼材性能的改動。測溫時是用熱電偶直接丈量被加熱處軸外表的溫度。直軸時,加熱升溫不盤軸。
(4) 當曲折點的溫度到達規定的松懈溫度時,堅持溫度1h,然后在原曲折的反方向(凸面)開端加壓。施力點距最大曲折點越近越好,而支承點距最大曲折點越遠越好。施加外力的巨細應根據軸曲折的程度、加熱溫度的凹凸、鋼材的松懈特性、加壓狀況下堅持的時刻長短及外加力氣所形成的軸的內部應力巨細來歸納考慮確認。
(5) 由施加外力所引起的軸內部應力一般應小于0.5MPa,最大不超越0.7MPa。不然,應以0.5~0.7MPa 的應力確認出軸的最大撓度,并分屢次施加外力,最終使軸曲折處校直。
(6) 加壓后應堅持2~5h的安穩時刻,并在此刻間內不改變溫度和壓力。施加外力應與軸面筆直。
(7) 壓力保持2~5h后撤銷外力,保溫1h,每隔5min將軸盤動180°,使軸上下溫度均勻。
(8) 丈量軸曲折的改動狀況,假如已經到達要求,則能夠進行直軸后的安穩退火處理;若軸校直得過了頭,需往回直軸,則所需的應力和撓度應比第一次直軸時所要求的數值減小一半。
選用此辦法直軸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1) 加力時應緩慢,方向要正對軸凸面,著力點應墊以鋁皮或紫銅皮,避免擦傷軸外表。
(2) 加壓進程中,軸的左右(橫向)應加裝百分表監督橫向改動。
(3) 在加熱處及鄰近,運用石棉層包扎絕熱。
(4) 加熱時最好選用兩個熱電偶測溫,一起用一般溫度計丈量加熱點鄰近處的溫度來校正熱電偶溫度。
(5) 直軸時,第一次的加熱溫升速度以100~120℃/h為宜,當溫度升至最高溫度后進行加壓;加壓結束后,以50~100℃/h的速度降溫進行冷卻,當溫度降至100℃時,可在室溫下天然冷卻。
(6) 軸應在滾動狀況下進行降溫冷卻,這樣才干確保冷卻均勻、收縮共同,軸的曲折頂點不會改動方位。
(7) 若直軸次數超越兩次今后,在有把握的狀況下可將最終一次直軸與退火處理結合在一起進行。內應力松懈法適用于任何類型的軸,并且效果好、安全可靠,在實際作業中運用的也許多。關于內應力松懈法的施加外力的核算,這里就不再介紹,運用時可參看有關的技能書本中的核算公式。
3、部分加熱法
這種辦法是在泵軸的凸面很快地進行部分加熱,人為地使軸發作超越資料彈性極限的反緊縮應力。當軸冷卻后,凸面側的金屬纖維被緊縮而縮短,發作必定的曲折,以到達直軸的意圖。詳細的操作辦法為:
(1) 丈量軸曲折,制作軸曲折曲線。
(2) 在最大曲折斷面的整個圓周上整理、裂紋的狀況。查看并記載好
(3) 將軸凸面向上放置在專用臺架上,在接近加熱處的兩邊裝上百分表以調查加熱后的改動。
(4) 用石棉布把最大曲折處包起來,以最大曲折點為中心把石棉布開出長方形的加熱孔。加熱孔長度(沿圓周方向)約為該處軸徑的25%~30%,孔的寬度(沿軸線方向)與曲折度有關,約為該處直徑的10%一15%。
(5) 選用較小的5、6 號或7 號焊嘴對加熱孔處的軸面加熱。加熱時焊嘴距軸面約15~20mm,先從孔中心開端,然后向兩邊移動,均勻地、周期地移動火嘴。當加熱至500~550℃時(軸外表呈暗紅色),立即用石棉布把加熱孔蓋起來,避免冷卻過快而使軸外表硬化或發作裂紋。
(6) 在校正較小直徑的泵軸時,一般可選用調查熱曲折值的辦法來控制加熱時刻。熱曲折值是當用火嘴加熱軸的凸起部分時,軸就會發作愈加向上的凸起,在加熱前狀況與加熱后狀況的軸線的百分表讀數差(在最大曲折斷面鄰近)。
一般熱曲折值為軸伸直量的8~17 倍,即軸加熱凸起0.08~0.17mm時,軸冷卻后可校直0.0lmm,詳細狀況與軸的長徑比及資料有關。對一根軸第一次加熱后的熱曲折值與軸的伸長量之間的聯系,應作為下一次加熱直軸的根據。
(7) 當軸冷卻到常溫后,用百分表丈量軸曲折并畫出曲折曲線。若未到達答應規模,則應再次校直。假如軸的最大曲折處再次加熱無效果,應在原加熱處軸向移動一方位,一起用兩個焊嘴次序部分加熱校正。
(8) 軸的校正應稍有過彎,即應有與原曲折方向相反的0.01~0.03mm的曲折值,待軸退火處理后,這一過彎值即可消失。
在運用部分加熱法時應留意以下問題:
(1) 直軸作業應在光線較暗且沒有空氣流動的室內進行。
(2) 加熱溫度不得超越500~550℃,在調查軸外表顏色時不能帶有色眼鏡。
(3) 直軸所需的應力巨細可用兩種辦法調理,一是添加加熱的外表;二是添加被加熱軸的金屬層的深度。
(4) 當軸有部分損害、直軸部位部分有外表高硬度或泵軸資料為合金鋼時,一般不該選用部分加熱法直軸。最終,應對校直的軸進行熱處理,避免其在高溫環境中復又曲折,而在常溫下作業的軸則不必進行熱處理亦可。
4、機械加壓法
這種, 辦法是運用螺旋加壓器將軸曲折部位的凸面向下壓,然后使該部位金屬纖維緊縮,把軸校直過來,如圖所示。
機械加壓法直軸
5、部分加熱加壓法
這種辦法又稱為熱力機械校軸法,其對軸的加熱部位、加熱溫度、加熱時刻及冷卻辦法均與部分加熱法相同,所不同點就是在加熱之前先用加壓東西在曲折處鄰近施力,使軸發作與原曲折方向相反的彈性變形。在加熱軸今后,加熱處金屬膨脹受阻而提前到達屈從極限并發作塑性變形。
這樣直軸大大快于部分加熱法,每加熱一次都收到較好的結果。若第一次加熱加壓處理后的曲折不合規范,則可進行第2次。第2次加熱時刻應根據初次加熱的效果來確認,但要留意在某一部位的加熱次數最多不能超越三次。
在本節所講的五種直軸辦法中,機械加壓法和捻打法只適用于直徑較小、曲折較小的軸;部分加熱法和部分加熱加壓法適用于直徑較大、曲折較大的軸,這兩種辦法的校直效果較好,但直軸后有殘余應力存在,并且在軸校直處易發作外表淬火,在作業中易于再次發作曲折,因此不宜用于校正合金鋼和硬度大于HBl80~190 的軸;應力松懈規律適于任何類型的軸,且安全可靠、效果好,僅僅操作時刻要稍長一些。
上海撒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豐年路885號
電話:021-59990372
手機:13120989222
E-mail: shsaleng@163.com
Http://www.gzws56.com